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PDLSCs)的存在最早在2004年由施松涛研究组发现。它们可从牙周膜内分离出来,具有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的基本特征,体外培养后表达MSCs表面标记物,例如Stro1和CD90等,在体外能被诱导分化为成熟牙周组织,移植后在宿主体内可形成新的牙周组织,被认为是探索牙周组织再生机制的重要切入点。
| 产品名称 |
人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 |
| 组织来源 |
正常人牙周膜组织 |
| 质量检测 |
细胞鉴定:流式鉴定指标:CD34、阴性;CD29、CD105、CD44阳性;纯度可达90%以上,且不含有HIV-1、 HBV、HCV、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 |
| 细胞分离方法 |
原代人牙周膜干细胞采用胶原酶消化结合人牙周膜干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筛选制备而来。 |
| 包被条件 | |
| 培养基 |
人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完全培养基 |
| 生长特性 |
贴壁 |
| 细胞形态 |
成纤维细胞样 |
| 换液频率 |
2-3天次 |
| 传代特性 |
可传3-5代,3代以内状态最佳;首次传代建议1:2传代 |
| 传代比例 |
1:2 |
| 消化液 |
0.25%胰蛋白酶 |
人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周期有限;建议使用本公司配套的专用生长培养基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来培养,以此保证该细胞的最佳培养状态。
注意事项
本司产品仅用于科研,不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