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坏死性凋亡:解锁细胞死亡的“新密码”
细胞死亡,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恐怖”?其实,这是生命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奇妙世界,看看这个独特的细胞死亡方式到底藏着哪些秘密。
01 细胞坏死性凋亡是什么?
细胞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一种介于细胞凋亡(Apoptosis)和细胞坏死(Necrosis)之间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它既有细胞凋亡的程序化特征,又有细胞坏死的炎症反应。简单来说,它就像是细胞死亡的“混合体”,既有“优雅”的一面,也有“激烈”的一面。
02 细胞坏死性凋亡的“秘密通道”
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发生,离不开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其中,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和RIPK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是关键的“开关”。当细胞受到某些刺激时,RIPK1和RIPK3会被激活,它们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体,然后激活MLKL(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被激活后,会转移到细胞膜上,形成孔道,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容物泄漏,最终引发细胞的坏死性凋亡。
最近,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个新的机制:MLKL聚合诱导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加(MPI-LMP),进而促进坏死性凋亡。在这个过程中,组织蛋白酶B(CTSB)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就好比细胞内部的“防线”被攻破,细胞内容物“泄露”,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03 细胞坏死性凋亡的“舞台”:生理与病理
细胞坏死性凋亡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生理方面,它有助于维持组织的稳态,清除损伤或感染的细胞,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比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它可以帮助清除多余的细胞,让组织的形态和功能更加完善。
在病理方面,细胞坏死性凋亡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比如,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当血液供应恢复后,细胞会受到氧化应激和钙超载等刺激,激活坏死性凋亡通路,导致大量细胞死亡,加重组织损伤。此外,它还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04 细胞坏死性凋亡的研究前沿
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奥秘,希望找到干预它的方法,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最近的研究发现,通过抑制RIPK1或RIPK3的活性,可以减少细胞的坏死性凋亡,从而减轻组织损伤。还有研究发现,PUMA–RIPK3-坏死性凋亡轴可以引发抗肿瘤免疫原性反应,增强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
这些研究不仅让我们对细胞坏死性凋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未来的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说不定有一天,我们就能通过精准调控细胞坏死性凋亡,来治疗一些目前难以攻克的疾病呢!
参考文献:Bertheloot, D., Latz, E. & Franklin, B.S. Necroptosis, pyroptosis and apoptosis: an intricate game of cell death. Cell Mol Immunol 18, 1106–1121 (2021).
细胞坏死性凋亡产品推荐
Voisey
Voisey 是EnkiLife的技术支持专家,擅长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她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且高效的技术支持。此外,她还参与客户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并为他们设计极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