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指南|细胞培养之血清篇


1.一般提供的血清为无菌产品,不需再无菌过滤。若发现血清有很多悬浮物,则可将血清加入培养基内一起过滤,勿直接过滤血清。

 

2.血清解冻步骤建议(逐步解冻法): -20℃或–70℃至4℃冰箱溶解一天,至室温下基本溶解后再分装。在血清溶解过程中,须规则摇晃均匀解冻产物(小心勿造成气泡),使温度与成分均一,减少沉淀的发生。请勿直接由–20℃至37℃解冻,因温度改变太大,容易造成蛋白质凝结而发生沉淀。 

 

3.血清应保存在-5℃至-20℃低温环境。若存放于4℃时,请勿超过一个月。如您一次无法用完一瓶,建议无菌分装血清至恰当的灭菌容器内,再放回冷冻。使用血清时,请勿将血清置于37℃太久,若在37℃放置过久,血清会变得混浊,同时血清中许多较不稳定成份也会受到破坏,从而影响血清品质。 

 

4.血清沉淀物 

血清中沉淀物的出现有许多种原因,但最普遍的原因是由于血清中脂蛋白的变性所造成,而血纤维蛋白(形成凝血的蛋白之一)在血清解冻后,也会存在于血清中,也是造成沉淀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些絮状沉淀物,并不影响血清本身的质量。若欲去除这些絮状沉淀物,可以将血清分装至无菌离心管内,以400g稍微离心,上清液即可接着加入培养基内一起过滤。我们不建议您以过滤的方法去除这些絮状沉淀物,因为它可能会阻塞您的过滤膜。

 

5.热灭活血清

加热可以灭活补体系统。激活的补体参与溶解细胞事件,刺激平滑肌收缩,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组胺,激活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免疫学研究,培养ES细胞,昆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时,推荐使用热灭活血清。

 

6.显微镜下观察下的“小黑点”

通常经过热处理的血清,沉淀物会显著的增多。有些沉淀物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小黑点”,常会误认为血清遭受污染,而将血清放在37℃中培养此“微生物“。但在37℃环境下,又会使此沉淀物增多,更会误认为是微生物的增殖,但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检测,又没有污染。一般而言,此小黑点应不会影响细胞生长,但若怀疑此血清品质,应立即停用,更换另一批号的血清。 




  • 027-87002838

  • order@enkilife.cn

  • 微信客服
  • 企业微信
  • 在线留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