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指南|血清血浆样本处理
血清制备
· 样本采集:使用无热原、无内毒素的试管或离心管采集血液样本。 · 静置:将试管或离心管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或2~8℃过夜,分离出血清。 · 离心:2~8℃条件下,以1000×g离心20分钟,小心收集上清液(血清) 。 · 检测/保存:使用收集的血清进行检测。分离的血清在室温下保存不超过8小时,在冷藏条件下保存不超过48小时。超过48小时则应在-20 ℃或以下的条件下冷冻保存。尽可能减少冻融循环次数。 |
血浆制备
· 样本采集:使用含抗凝剂的采血管或离心管采集血液样本。 · 离心:采集后30分钟内,2-8℃条件下,以1000×g离心15分钟,小心收集上清液(血浆)。 · 检测/保存:使用收集的血浆进行检测。分离的血浆在室温下保存不超过8小时,在冷藏条件下保存不超过48小时。超过48小时则应在-20 ℃或以下的条件下冷冻保存。尽可能减少冻融循环次数。 |
注意事项
1. 样本采集及处理 · 在收集、处理血液样本的过程中应避免溶血,因为红细胞在溶解时会释放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这种情况下,ELISA实验中将会出现非特异性显色反应,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 血清样本应在采血后待血液充分凝固再进行血清分离。 · 对于含添加剂的真空采血管,采血后应立即轻柔颠倒混匀数次(一般为5至10次,不同类型真空采血管混匀次数的要求不同,需遵循制造商的建议)。 2. 样本使用 · 在分析前,冷冻样本应该缓慢的冷冻的血清/血浆样本应在室温下解冻,恢复至室温。原因:通过加热的方式快速解冻可能会导致分析物的分解。 · 检测前应将样品轻柔地颠倒混匀10到20次。原因:防止解冻过程中形成的样品中浓度分布不均。 3. 其他注意事项: · 如果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
ELISA常用真空采血管选择
血清管
管盖颜色 | 抗凝剂 | 使用要求 |
无抗凝剂。 | 抽血后不要摇动 |
血浆管
管盖颜色 | 抗凝剂 | 抗凝机理 | 抗凝剂配制 | 优点 | 缺点 | 使用要求 |
EDTA /Na2EDTA /K2EDTA |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有效地阻止血液凝固。 | 15g/L EDTA和血液 1:10。 | 对血细胞形态影响小。 | 1. 抑制或干扰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不适于血凝和血小板功能的检测。 2. 浓度过高或血液与抗凝剂混合不均匀,可能导致溶血 | 抽血后立即轻柔颠倒混匀。 | |
枸橼酸钠 | Ca2+有凝血作用,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 109mmol/L柠檬酸盐和血液1:9 | 对凝血因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 | 血液中溶解度低,抗凝作用较弱。 | 抽血后立即轻柔颠倒混匀。 | |
枸橼酸钠 | Ca2+有凝血作用,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 109mmol/L柠檬酸盐和血液1:4。 | 对凝血因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 | 血液中溶解度低,抗凝作用较弱。 | 抽血后立即轻柔颠倒混匀。 | |
肝素 | 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可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和阻止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液凝固。 | 1g/L肝素钠与血液 1:10。 | 抗凝能力强、不影响血细胞体积、不易溶血、能耐高温。 | 引起白细胞聚集。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 抽血后立即轻柔颠倒混匀。 |
文中术语简介
1. 血清(Serum)是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后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2. 血浆(Plasma)是血液的液体成分,是离开机体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 3. 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或对象,用于代表整个总体进行分析和研究。 4. 真空采血管(vacuum blood collection tube)含有附加物、添加剂和管盖的用于装血液样品的真空器皿 5. 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是一种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的抗凝剂,从而阻止血液凝固。EDTA的盐类有钾、钠、锂盐,通常用于血液学检测。 6. 枸橼酸钠(Sodium Citrate)可与血中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常用于凝血象检查和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7. 肝素(Heparin)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能够通过加强抗凝血酶III(AT-III)灭活丝氨酸蛋白酶,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对抗凝血酶和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 |
参考文献
[1] WS/T 225-2024《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代替WS/T 225—2002) [2] GB/T 38576-2020《人类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