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棕色脂肪细胞分离自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呈棕色,其特点是组织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脂肪细胞内散着许多小脂滴,线粒体大而丰富,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这种脂肪细胞称为多泡脂肪细胞。在寒冷、有氧运动和禁食条件下,交感神经兴奋诱导BAT内PGC-1α表达,提高UCP1水平,从而增加了机体能量消耗。敲除棕色脂肪细胞PGC-1α基因后,其线粒体呼吸链功能酶及脂肪酸氧化功能明显降低;冷刺激下,PGC-1α基因敲除鼠UCP1停留在基础水平。遗传引起的肥胖症,比如ob/ob、db/db、fa/fa肥胖大鼠,其棕色脂肪细胞的PGC-1α及UCP1含量明显减少,脂肪酸β氧化的酶活性降低,能量代谢率下降。可见棕色脂肪细胞PGC-1α及UCP1表达异常参与了肥胖症的产生。
| 产品名称 |
大鼠棕色脂肪细胞 |
| 组织来源 |
脂肪组织 |
| 质量检测 |
细胞经油红O染色,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且不含有HIV-1、 HBV、HCV、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等。 |
| 细胞分离方法 |
本公司生产的大鼠棕色脂肪细胞采用混合酶消化法制备而来,细胞总量约为5×10⁵cells/瓶; |
| 包被条件 | |
| 培养基 |
基础培养基,FBS,Penicillin,Streptomycin等; |
| 生长特性 |
贴壁 |
| 细胞形态 |
多角形、短梭形 |
| 换液频率 |
每2-3天换液一次 |
| 传代特性 |
不建议传代 |
| 传代比例 |
0 |
| 消化液 |
0.25%胰蛋白酶 |
大鼠棕色脂肪细胞体外培养周期有限;建议使用本公司配套的专用生长培养基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来培养,以此保证该细胞的最佳培养状态。
注意事项
本司产品仅用于科研,不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